财经资讯
就业重担:扛得起还要担得稳
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日期:2014年11月03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观察当前经济状况的一个核心指标。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波动回落,引发了市场一些担忧情绪。前3季度GDP同比增长7.4%,第三季度增长7.3%,创2009年一季度以来新低。在此背景下,就业指标逆势上扬,则给人们吃了定心丸,为中国经济依然处于合理区间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3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082万人,同比多增16万人;季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7%,低于4.6%的控制目标,提前实现了全年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
通常情况下,经济高增长带动就业高增长。而今,经济增速放缓,就业表现超出预期,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从供需关系角度予以解析。
先说需求。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体量巨大,与以往相比,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所对应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与此同时,产业结构更趋优化。服务业自去年比重首超第二产业后,今年继续快马加鞭发展,前三季度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6.7%,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2.5个百分点。由于服务业是最大的就业吸纳器,其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在此情况下,如今GDP增长1个百分点可拉动130万至150万人就业,而以往拉动的就业人数约100万人。另外,国家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对于就业稳定增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再说供给。近年来,我国长期存在的劳动力无限供给局面被打破,人口红利日益衰减。数据显示,2012年15-59岁劳动力资源的数量较上年减少345万人,2013年16-59岁的劳动力资源数量减少244万人。今年以来,劳动力资源数量在继续减少。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比重下降、绝对量减少是大势所趋,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随之发生了新变化,招工难、用工贵等现象持续,就业压力有所缓解。
尽管整个经济对于就业承载能力在提升,本年度新增就业的目标任务也已提前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业工作就可高枕无忧。
首先,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在未来10年、20年,我国劳动力总量都将在8亿以上。国家之所以推出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主要就是为了保就业。由于三期叠加的影响持续存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经济增速回落态势尚未改变。有鉴于此,就必须坚持稳增长,守住合理区间底线,警惕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产生滞后效应。眼下,应密切关注产能过剩重点行业及部分地区就业、失业状况,应继续支持广大小微企业特别是新办企业的生存发展,有针对性地做好稳定就业和托底保障等各项工作,谨防负面冲击。
其次,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在我国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中涌现出大量的新业态、新岗位,对于人员素质、技能等方面有了新的更高要求,而现有的劳动力资源并未完全匹配,这就产生了需求与供给错位,有的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有人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对此,需要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使劳动者能够掌握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就业技能,补上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缺口。
总的说来,解决就业的重担,我们要扛得起,担得稳。前3季度新增就业逾1000万人只是阶段性成果,考验还在后头,稳就业这根弦须臾也不能放松。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波动回落,引发了市场一些担忧情绪。前3季度GDP同比增长7.4%,第三季度增长7.3%,创2009年一季度以来新低。在此背景下,就业指标逆势上扬,则给人们吃了定心丸,为中国经济依然处于合理区间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3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082万人,同比多增16万人;季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7%,低于4.6%的控制目标,提前实现了全年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
通常情况下,经济高增长带动就业高增长。而今,经济增速放缓,就业表现超出预期,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从供需关系角度予以解析。
先说需求。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体量巨大,与以往相比,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所对应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与此同时,产业结构更趋优化。服务业自去年比重首超第二产业后,今年继续快马加鞭发展,前三季度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6.7%,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2.5个百分点。由于服务业是最大的就业吸纳器,其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在此情况下,如今GDP增长1个百分点可拉动130万至150万人就业,而以往拉动的就业人数约100万人。另外,国家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对于就业稳定增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再说供给。近年来,我国长期存在的劳动力无限供给局面被打破,人口红利日益衰减。数据显示,2012年15-59岁劳动力资源的数量较上年减少345万人,2013年16-59岁的劳动力资源数量减少244万人。今年以来,劳动力资源数量在继续减少。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比重下降、绝对量减少是大势所趋,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随之发生了新变化,招工难、用工贵等现象持续,就业压力有所缓解。
尽管整个经济对于就业承载能力在提升,本年度新增就业的目标任务也已提前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业工作就可高枕无忧。
首先,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在未来10年、20年,我国劳动力总量都将在8亿以上。国家之所以推出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主要就是为了保就业。由于三期叠加的影响持续存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经济增速回落态势尚未改变。有鉴于此,就必须坚持稳增长,守住合理区间底线,警惕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产生滞后效应。眼下,应密切关注产能过剩重点行业及部分地区就业、失业状况,应继续支持广大小微企业特别是新办企业的生存发展,有针对性地做好稳定就业和托底保障等各项工作,谨防负面冲击。
其次,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在我国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中涌现出大量的新业态、新岗位,对于人员素质、技能等方面有了新的更高要求,而现有的劳动力资源并未完全匹配,这就产生了需求与供给错位,有的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有人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对此,需要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使劳动者能够掌握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就业技能,补上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缺口。
总的说来,解决就业的重担,我们要扛得起,担得稳。前3季度新增就业逾1000万人只是阶段性成果,考验还在后头,稳就业这根弦须臾也不能放松。
关注东审公众微信号"bjds4006505616"及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微信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