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养老保险倒逼激励机制改革 人社部称15年停缴不划算
来源:北京商报 添加日期:2016年02月22日
养老费率降低难兑现,社会上有关养老费缴满15年后不适宜再缴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对此,日前,人社部回应称,这种做法才是“不划算”的,我国正在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退休人员退休时领的养老金,与其工作时的缴费年限长短、缴费水平高低直接相关。缴得多、缴得长,领的养老金水平自然高。15年只是判断参保人员达到退休年龄后能否按月领取养老金的条件。人社部在回应时明确,不管对哪类参保人员,多缴养老保险费都是划算的。
缴费性价比惹争议
作为“五险”中缴费率中的“大头”,养老费率高企近年来多被形容为企业“不可承受之重”。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我国,养老保险的法定费率(也称“名义费率”)确实较高,养老金制度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或企业缴纳20%、员工缴纳8%,合计28%的比例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15位左右。
虽然人社部此前曾松口养老金费率有望降低,但始终未见明确政策和行动令部分缴纳人群动摇了持续缴费的想法,多位在职员工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今后只要缴够拥有按月领取养老金资格的年限后,就会考虑不再缴费。
对此,人社部表示,退休人员退休时领的养老金,与其工作时的缴费年限长短、缴费水平高低直接相关,缴得多、缴得长,领的养老金水平自然高,15年只是判断参保人员达到退休年龄后能否按月领取养老金的条件,不早参保,而是只缴满15年其实才是“不划算”的。
具体来说,以一位月薪保持在5000元的企业男职员为例,如果该职员工作35年并且在工作期间持续按应缴比例缴纳养老保险的话,35年后,企业及职员本人共缴纳养老保险为58.8万元,如果只缴纳15年,缴纳总额为25.2万元。根据公式计算,缴纳15年,该职员月领养老金为1268元,连续缴纳35年,月领养老金为2959元。不过,不论是哪一种缴费方式,60岁退休后,该职员必须至少连续领取养老金16-17年才能拿回企业及自己缴纳的全部费用。
倒逼激励机制改革
不可否认,部分职工对于缴纳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不高,这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密切相关。人社部透露,我国正在健全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而此举也被业内看做是除了降费率外,养老金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
人社部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例,目前,我国对于参保人员的基础养老金,政府对符合领取待遇条件的参保人员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对长期缴费的,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而对于这些人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缴费和政府对参保人员的缴费补贴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参保人员自主选择档次缴费,个人缴费越多,享受的政府补贴越多,这也使得个人账户积累额越多,参保人员达到退休年龄后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就越多。
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些政策对于缴费人群来说,吸引力难敌相对较大的缴费压力。
对此,郑秉文也表示,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激励性不够完善,所以,多缴多得的原则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目前,我国养老表现出缴费与权益脱节问题凸显,制度设计复杂,参保人不知道现在缴费到退休时能拿回多少。因此,导致实际费率低于规定费率、实际缴费基数小于真实缴费基数等情况频现,为了少缴费,很多企业主和职工常常合谋缩小缴费基数”。
郑秉文直言,提高激励机制的主要手段就是扩大个人账户比例规模,个人账户比例越大,参保人的积极性就越高。
提高养老基金增值才能“治本”
业内表示,之所以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欲选择只按照底限缴纳15年养老保险,就是因为不断有观点认为,高额、长时间缴纳养老保险的性价比并不高,只要缴满15年具备按月领取养老金资格,剩下的钱拿去做投资理财,增值空间或许更大。这一观点直接考问着养老保险基金长期低收益的现实。如果说,短时间内降低养老保险费率难以实现,那么能够刺激缴费人群缴费积极性的重任就落在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制度改革上了。
去年,我国正式出台政策启动养老保险基金入市,并确定今年为入市元年。然而,前路难测的股市让人为这项改革的效果捏了一把冷汗。
对此,业界多次强调不能放松对入市养老基金的监管,谁操作入市、谁监管运营、谁审计收益、谁来分配利润等等,都是必须探讨的问题,都必须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管机制。如若监管机制不完备,必然滋生更多的腐败,让百姓的利益受损,其收益也就得不到保障,“一旦亏损,负责操作的部门就拿市场行情波动说事”,该专家直言,投入股市并非一定是高收益,自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缴费性价比惹争议
作为“五险”中缴费率中的“大头”,养老费率高企近年来多被形容为企业“不可承受之重”。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我国,养老保险的法定费率(也称“名义费率”)确实较高,养老金制度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或企业缴纳20%、员工缴纳8%,合计28%的比例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15位左右。
虽然人社部此前曾松口养老金费率有望降低,但始终未见明确政策和行动令部分缴纳人群动摇了持续缴费的想法,多位在职员工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今后只要缴够拥有按月领取养老金资格的年限后,就会考虑不再缴费。
对此,人社部表示,退休人员退休时领的养老金,与其工作时的缴费年限长短、缴费水平高低直接相关,缴得多、缴得长,领的养老金水平自然高,15年只是判断参保人员达到退休年龄后能否按月领取养老金的条件,不早参保,而是只缴满15年其实才是“不划算”的。
具体来说,以一位月薪保持在5000元的企业男职员为例,如果该职员工作35年并且在工作期间持续按应缴比例缴纳养老保险的话,35年后,企业及职员本人共缴纳养老保险为58.8万元,如果只缴纳15年,缴纳总额为25.2万元。根据公式计算,缴纳15年,该职员月领养老金为1268元,连续缴纳35年,月领养老金为2959元。不过,不论是哪一种缴费方式,60岁退休后,该职员必须至少连续领取养老金16-17年才能拿回企业及自己缴纳的全部费用。
倒逼激励机制改革
不可否认,部分职工对于缴纳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不高,这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密切相关。人社部透露,我国正在健全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而此举也被业内看做是除了降费率外,养老金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
人社部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例,目前,我国对于参保人员的基础养老金,政府对符合领取待遇条件的参保人员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对长期缴费的,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而对于这些人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缴费和政府对参保人员的缴费补贴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参保人员自主选择档次缴费,个人缴费越多,享受的政府补贴越多,这也使得个人账户积累额越多,参保人员达到退休年龄后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就越多。
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些政策对于缴费人群来说,吸引力难敌相对较大的缴费压力。
对此,郑秉文也表示,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激励性不够完善,所以,多缴多得的原则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目前,我国养老表现出缴费与权益脱节问题凸显,制度设计复杂,参保人不知道现在缴费到退休时能拿回多少。因此,导致实际费率低于规定费率、实际缴费基数小于真实缴费基数等情况频现,为了少缴费,很多企业主和职工常常合谋缩小缴费基数”。
郑秉文直言,提高激励机制的主要手段就是扩大个人账户比例规模,个人账户比例越大,参保人的积极性就越高。
提高养老基金增值才能“治本”
业内表示,之所以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欲选择只按照底限缴纳15年养老保险,就是因为不断有观点认为,高额、长时间缴纳养老保险的性价比并不高,只要缴满15年具备按月领取养老金资格,剩下的钱拿去做投资理财,增值空间或许更大。这一观点直接考问着养老保险基金长期低收益的现实。如果说,短时间内降低养老保险费率难以实现,那么能够刺激缴费人群缴费积极性的重任就落在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制度改革上了。
去年,我国正式出台政策启动养老保险基金入市,并确定今年为入市元年。然而,前路难测的股市让人为这项改革的效果捏了一把冷汗。
对此,业界多次强调不能放松对入市养老基金的监管,谁操作入市、谁监管运营、谁审计收益、谁来分配利润等等,都是必须探讨的问题,都必须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管机制。如若监管机制不完备,必然滋生更多的腐败,让百姓的利益受损,其收益也就得不到保障,“一旦亏损,负责操作的部门就拿市场行情波动说事”,该专家直言,投入股市并非一定是高收益,自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关注东审公众微信号"bjds4006505616"及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微信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