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汪洋透露开发区四大转变 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
来源:北京商报 添加日期:2014年09月09日
在中国开发区建设走过30年的历程之后,决策者也在思考着开发区发展的未来之路。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昨日开幕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表示,中国的开发区未来将完成由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由同质竞争转向差异化发展、由硬环境见长转向软环境取胜等四大转变。其中,“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被看做是开发区改革的新信号。
政策带动开发区大发展
国家级开发区GDP占比高达12%
1984年,中央发布的《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中提出,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划定一个有明确地域界限的区域,兴办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自此,“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词走进国人视野,融入改革开放大潮。至今为止,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我国已有215个,部分东部省市内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多达20-25个。
“国家级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体制改革的试验基地。”汪洋表示,去年,国家级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近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财政收入1.3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9.8%;进出口总额近8000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8.7%。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税收、土地、金融、投资审批程序等各方面都会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如苏州工业园区就提出“国家需要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定“在开发区内成片开发荒地滩用于农业林业项目,免征土地出让金。成片开发荒地滩兴办工业小区,减半征收土地出让金,土地出让金在规定期限内可记账分期缴纳”。
“政绩”成指挥棒
土地闲置、资源浪费等问题显现
与成就相伴,政府主导下的开发区建设弊端也开始显现。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崔长林看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市场对开发区的反应逐渐淡化,政府过多主导开发区建设、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此前有不少开发区存在较强的非市场性特征,出台的各种条条框框规定非常细致也较不灵活,很多落户其中的项目并不是市场需要的,这就导致很多省市内的一个小地方在产业优势都不明显的情况下就去申请建设开发区,最后出现土地被闲置、资源被浪费、腐败等问题”。
白明表示,以政府为主导的开发区建设可能会更多地考虑政绩,比如有些地方是为抢政策红利而建开发区,在开发区申报和建设过程中,根本没有周全的规划,只是先把架子搭起来,把土地圈起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开发区热”,开发区越办越多,范围越划越大,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和资金,明显地超出了实际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
数据也显示,在2003-2005年的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中,全国一共清理出各类开发区6866个,规划面积3.86万平方公里。其中,国务院批准设立开发区171个。
政府辅助 市场主导成方向
白明表示,在30年前,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国家发展也比较落后,只能通过政策优惠来把开发区先建立起来,但现在我国拥有非常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以市场为主导的开发区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资源配置,开发区建设的主导者应当“易主”了。
崔长林也建议,未来政府必须要从开发区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退出,而且是大比例退出。在转型过程中,政府应确立“容许”的意识,即能够容许企业、产业自主地从开发区中迁出,选择真正适合企业发展、市场需要的地区落地;能够容忍开发区荒凉甚至关闭,尤其是不少建设开发区较勉强的城市,应筛选一批发展比较好的开发区留存,果断舍弃那些不符合市场需求的。
白明也同时提醒,开发区建设也不能完全脱离政府,一般国家级开发区达到“七通一平”水平(通路、给排水、电、气、暖、通讯、土地平整),这些工作很难指望社会资本会自我建设和完善,所以在基础设施领域,还是需要政府和政策来做一些工作,所以政府辅助、市场为主导,将成为未来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政策带动开发区大发展
国家级开发区GDP占比高达12%
1984年,中央发布的《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中提出,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划定一个有明确地域界限的区域,兴办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自此,“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词走进国人视野,融入改革开放大潮。至今为止,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我国已有215个,部分东部省市内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多达20-25个。
“国家级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体制改革的试验基地。”汪洋表示,去年,国家级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近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财政收入1.3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9.8%;进出口总额近8000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8.7%。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税收、土地、金融、投资审批程序等各方面都会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如苏州工业园区就提出“国家需要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定“在开发区内成片开发荒地滩用于农业林业项目,免征土地出让金。成片开发荒地滩兴办工业小区,减半征收土地出让金,土地出让金在规定期限内可记账分期缴纳”。
“政绩”成指挥棒
土地闲置、资源浪费等问题显现
与成就相伴,政府主导下的开发区建设弊端也开始显现。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崔长林看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市场对开发区的反应逐渐淡化,政府过多主导开发区建设、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此前有不少开发区存在较强的非市场性特征,出台的各种条条框框规定非常细致也较不灵活,很多落户其中的项目并不是市场需要的,这就导致很多省市内的一个小地方在产业优势都不明显的情况下就去申请建设开发区,最后出现土地被闲置、资源被浪费、腐败等问题”。
白明表示,以政府为主导的开发区建设可能会更多地考虑政绩,比如有些地方是为抢政策红利而建开发区,在开发区申报和建设过程中,根本没有周全的规划,只是先把架子搭起来,把土地圈起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开发区热”,开发区越办越多,范围越划越大,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和资金,明显地超出了实际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
数据也显示,在2003-2005年的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中,全国一共清理出各类开发区6866个,规划面积3.86万平方公里。其中,国务院批准设立开发区171个。
政府辅助 市场主导成方向
白明表示,在30年前,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国家发展也比较落后,只能通过政策优惠来把开发区先建立起来,但现在我国拥有非常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以市场为主导的开发区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资源配置,开发区建设的主导者应当“易主”了。
崔长林也建议,未来政府必须要从开发区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退出,而且是大比例退出。在转型过程中,政府应确立“容许”的意识,即能够容许企业、产业自主地从开发区中迁出,选择真正适合企业发展、市场需要的地区落地;能够容忍开发区荒凉甚至关闭,尤其是不少建设开发区较勉强的城市,应筛选一批发展比较好的开发区留存,果断舍弃那些不符合市场需求的。
白明也同时提醒,开发区建设也不能完全脱离政府,一般国家级开发区达到“七通一平”水平(通路、给排水、电、气、暖、通讯、土地平整),这些工作很难指望社会资本会自我建设和完善,所以在基础设施领域,还是需要政府和政策来做一些工作,所以政府辅助、市场为主导,将成为未来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关注东审公众微信号"bjds4006505616"及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微信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