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资讯
共治共享共赢 个税改革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先手棋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添加日期:2019年01月17日
“你下载个人所得税APP了吗?”
刚刚过去的2019年元旦前后,除了互致新年快乐的寒暄之外,恐怕这也成为职场人士、亲朋好友之间交流最多的话题之一。
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显示,仅在2018年10月,即本轮个税改革首个申报期结束后,个人所得税就取得了减税316亿元的成绩,有6000多万名改革前的纳税人不须缴纳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这还是抵扣细则实施前的数据,可以想见,到本月之后,随着首套房贷、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费用纳入到个税抵扣之后,所取得的减税效果将更为显著,并惠及更多的民众。
还记得小时候在看港台电影时,不时被片中出现的“纳税人”这个字眼所吸引,觉得这个词汇既神圣又神秘,但距离自己又有些遥远。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进入到光荣的纳税人行列。即便如此,由于个人所得税等以往都是用人单位代扣代缴,所以真正实际办理过纳税的个人依然占比较少。
本次个税改革,尤其是抵扣细则进入落地实施,却带给千千万万人不同于以往的感受——自己亲手下载手机应用程序,亲手填报相关信息。这种实际的操作,是以往任何一个“纳税光荣”式的抽象宣传都不能达到的效果,它在使民众参与度大大提升的同时,也让依法纳税的理念深入人心。
从这个角度来说,本次个税改革及其抵扣细则的实施,是促进公民学习个税知识、提升税收素养的一次大检验,对建立诚信体系、普及全民纳税意识将带来极其深远的积极影响。
个税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优化税收制度、推动经济发展、惠及百姓民生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而难能可贵的是,这一改革实施是在“国税”和“地税”正式合并之后,因此可以说是新机构迎来的第一个“大考”——不光是涉及的群体数以千万计,更在于它所包含的抵扣项目惠及面广泛:从子女教育到赡养老人;从首套房贷到住房租金;从继续教育到大病医疗费用——这早已不是税务机关一家所能掌握的信息,而是涵盖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程。
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单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群就不亚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数,可想而知,相关信息的采集、分类和处理需要投入多么大的人力和精力。但事实上,从个人所得税改革自2018年10月1日起正式启动,到个税抵扣的细则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其间仅仅过了3个月的时间。这也表明,税务机关对待“减税降费”绝不是当成一句口号,而是通过雷厉风行的具体行动,以高度的政策执行力,拿出了让公众满意的一份答卷。
此前在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以营造良好税收工作环境为重点,统筹税务部门与涉税各方力量,构建税收共治格局,形成全社会协税护税、综合治税的强大合力”。
由此,“税收共治”这一全新的理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发展,使得过去由单一部门掌握的信息,逐渐有了共有共享的可能,这也为税收征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要适应时代的要求,税收征管就必须进一步把握“税收共治”的理念,在数据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对传统的征管模式进行创新,从而促进我国税收征管体制机制再上新台阶。
个税新政是一块“试金石”。可喜的是,通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4个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城市展开的联合调查显示,我们看到的是税务系统凝心聚力、攻克难关,全力以赴确保个税改革平稳落地的情景。
正是这样高效的服务,才得以让纳税人能够及时享受专项扣除政策的红利。这一措施非常有针对性地回应了民众的呼吁,也充分显现出百姓和国家机构之间直接互动加强,并且开启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模式。
另一方面,通过全新的手机APP、电脑网页端等渠道,个人所得税的相关信息可以由纳税人自己依照标准化的模板进行填报,此举不仅优化了原有的申报模式,也大大降低了企业或事业单位人力、财务部门的负担。这彰显出一个政府职能部门积极转变自身角色,背后体现出税务系统浓浓的服务升级意识,更代表着治理能力的大幅提升。
个税改革全面实施后,有些新现象随之伴生。此时,全社会需要有一个公正、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其背后绝非税务一家之事,映射出的是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提升,以及未来“更上一层楼”的空间。
先以本次填报的个税抵扣信息为例。有用户反映自己在填报过程中发现“被就业”甚至“被法人”的现象,即在“任职受雇信息”一栏中出现了自己从未任职的单位信息。这种现象的发生,说明个人身份信息涉嫌被冒用,最大的可能性是一些企业通过增加“隐形员工”的虚列工资,虚增企业成本,意图偷税。
这一现象表明什么?我国诚信建设、信息联通还存在巨大的短板,是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一个阴影。但是,它能够在个税抵扣申报的过程中被发现,就是让这样的阴影曝光在阳光之下,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起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而要做到这一步,单靠税务机关一家的努力显然还不够,而是需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多部门的通力协作。在这种情况下,就更有必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的税收共治格局。
再以纳税人租房抵扣为例。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租金支出,每个月最高可扣除1500元。但有租户反映,在填报相关的租房信息时,房东不仅不予配合,反而警告租户不得填报自己的相关个人信息,甚至威胁说如果填报了将加收房屋租金。
如果房东真的提高房租,将自己的纳税额转移到租房者身上,那么就会在客观上造成租房者负担增加,与出台相关个税抵扣、为纳税人减负的政策初衷不符。
类似这样的情况,需要税务、财政、住建等多个部门密切合作。只有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交流和沟通,才能更有效地规范社会秩序,提升管理效能。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在全国税务系统个人所得税改革工作视频会议上表示,要做到培训辅导到位、岗责配备到位、系统准备到位;辅导扣缴办税要更主动、更精准,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帮助扣缴单位便捷办税;服务纳税人要更优质、更贴心,对纳税人“有问必答”“有难必解”;推动社会共治要更积极、更有效,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紧紧依靠社会各方力量,营造改革的良好外部环境。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个税改革是一步先手棋,它的历程也为其他各项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税务部门协同多个部门搭建数据通道,确保改革红利落地。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次个税改革可以说是国家社会治理过程中一次成功的破题,也是一次重要的练兵。这一过程中体现出的以人为本和民生导向,彰显出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宗旨。我们也期待类似这样服务民生服务大众的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刚刚过去的2019年元旦前后,除了互致新年快乐的寒暄之外,恐怕这也成为职场人士、亲朋好友之间交流最多的话题之一。
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显示,仅在2018年10月,即本轮个税改革首个申报期结束后,个人所得税就取得了减税316亿元的成绩,有6000多万名改革前的纳税人不须缴纳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这还是抵扣细则实施前的数据,可以想见,到本月之后,随着首套房贷、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费用纳入到个税抵扣之后,所取得的减税效果将更为显著,并惠及更多的民众。
还记得小时候在看港台电影时,不时被片中出现的“纳税人”这个字眼所吸引,觉得这个词汇既神圣又神秘,但距离自己又有些遥远。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进入到光荣的纳税人行列。即便如此,由于个人所得税等以往都是用人单位代扣代缴,所以真正实际办理过纳税的个人依然占比较少。
本次个税改革,尤其是抵扣细则进入落地实施,却带给千千万万人不同于以往的感受——自己亲手下载手机应用程序,亲手填报相关信息。这种实际的操作,是以往任何一个“纳税光荣”式的抽象宣传都不能达到的效果,它在使民众参与度大大提升的同时,也让依法纳税的理念深入人心。
从这个角度来说,本次个税改革及其抵扣细则的实施,是促进公民学习个税知识、提升税收素养的一次大检验,对建立诚信体系、普及全民纳税意识将带来极其深远的积极影响。
个税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优化税收制度、推动经济发展、惠及百姓民生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而难能可贵的是,这一改革实施是在“国税”和“地税”正式合并之后,因此可以说是新机构迎来的第一个“大考”——不光是涉及的群体数以千万计,更在于它所包含的抵扣项目惠及面广泛:从子女教育到赡养老人;从首套房贷到住房租金;从继续教育到大病医疗费用——这早已不是税务机关一家所能掌握的信息,而是涵盖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程。
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单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群就不亚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数,可想而知,相关信息的采集、分类和处理需要投入多么大的人力和精力。但事实上,从个人所得税改革自2018年10月1日起正式启动,到个税抵扣的细则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其间仅仅过了3个月的时间。这也表明,税务机关对待“减税降费”绝不是当成一句口号,而是通过雷厉风行的具体行动,以高度的政策执行力,拿出了让公众满意的一份答卷。
此前在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以营造良好税收工作环境为重点,统筹税务部门与涉税各方力量,构建税收共治格局,形成全社会协税护税、综合治税的强大合力”。
由此,“税收共治”这一全新的理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发展,使得过去由单一部门掌握的信息,逐渐有了共有共享的可能,这也为税收征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要适应时代的要求,税收征管就必须进一步把握“税收共治”的理念,在数据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对传统的征管模式进行创新,从而促进我国税收征管体制机制再上新台阶。
个税新政是一块“试金石”。可喜的是,通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4个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城市展开的联合调查显示,我们看到的是税务系统凝心聚力、攻克难关,全力以赴确保个税改革平稳落地的情景。
正是这样高效的服务,才得以让纳税人能够及时享受专项扣除政策的红利。这一措施非常有针对性地回应了民众的呼吁,也充分显现出百姓和国家机构之间直接互动加强,并且开启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模式。
另一方面,通过全新的手机APP、电脑网页端等渠道,个人所得税的相关信息可以由纳税人自己依照标准化的模板进行填报,此举不仅优化了原有的申报模式,也大大降低了企业或事业单位人力、财务部门的负担。这彰显出一个政府职能部门积极转变自身角色,背后体现出税务系统浓浓的服务升级意识,更代表着治理能力的大幅提升。
个税改革全面实施后,有些新现象随之伴生。此时,全社会需要有一个公正、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其背后绝非税务一家之事,映射出的是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提升,以及未来“更上一层楼”的空间。
先以本次填报的个税抵扣信息为例。有用户反映自己在填报过程中发现“被就业”甚至“被法人”的现象,即在“任职受雇信息”一栏中出现了自己从未任职的单位信息。这种现象的发生,说明个人身份信息涉嫌被冒用,最大的可能性是一些企业通过增加“隐形员工”的虚列工资,虚增企业成本,意图偷税。
这一现象表明什么?我国诚信建设、信息联通还存在巨大的短板,是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一个阴影。但是,它能够在个税抵扣申报的过程中被发现,就是让这样的阴影曝光在阳光之下,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起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而要做到这一步,单靠税务机关一家的努力显然还不够,而是需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多部门的通力协作。在这种情况下,就更有必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的税收共治格局。
再以纳税人租房抵扣为例。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租金支出,每个月最高可扣除1500元。但有租户反映,在填报相关的租房信息时,房东不仅不予配合,反而警告租户不得填报自己的相关个人信息,甚至威胁说如果填报了将加收房屋租金。
如果房东真的提高房租,将自己的纳税额转移到租房者身上,那么就会在客观上造成租房者负担增加,与出台相关个税抵扣、为纳税人减负的政策初衷不符。
类似这样的情况,需要税务、财政、住建等多个部门密切合作。只有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交流和沟通,才能更有效地规范社会秩序,提升管理效能。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在全国税务系统个人所得税改革工作视频会议上表示,要做到培训辅导到位、岗责配备到位、系统准备到位;辅导扣缴办税要更主动、更精准,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帮助扣缴单位便捷办税;服务纳税人要更优质、更贴心,对纳税人“有问必答”“有难必解”;推动社会共治要更积极、更有效,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紧紧依靠社会各方力量,营造改革的良好外部环境。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个税改革是一步先手棋,它的历程也为其他各项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税务部门协同多个部门搭建数据通道,确保改革红利落地。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次个税改革可以说是国家社会治理过程中一次成功的破题,也是一次重要的练兵。这一过程中体现出的以人为本和民生导向,彰显出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宗旨。我们也期待类似这样服务民生服务大众的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关注东审公众微信号"bjds4006505616"及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微信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