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去年22个省份城镇居民收入未完成预定目标
来源:北京青年报 添加日期:2014年02月18日
全国31省(区、市)的2014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已全部公布。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其中22省(区、市)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未达到2013年初既定目标,亦有16个省(区、市)的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落后于地方GDP增速,但农村居民收入仍保持较快增长。
2011年发布的“十二五”规划中已加入“强调性”注释,要让收入增速不低于经济增速,在实施中努力实现和经济发展同步。此后,“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同步”常出现于政府性文件中。
“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同步”常被提起
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22个省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年初设定的目标,有9个省(区、市)实现了既定目标,其中只有广东、河南、上海、天津、西藏和浙江6省市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于既定目标,河北、青海和山西居民收入增速与年初既定目标持平。
此外,有16个省(区、市)的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落后于地方GDP增速。近年来,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目标时常与GDP增速共提。
2011年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相比“十一五”规划,经济增长预期指标从年均增长7.5%下调为7%;居民收入预期指标从年均实际增长5%提高为“7%以上”,并加了一个强调性的“注释”,明确提出收入增速不低于经济增速,在实施中要努力实现和经济发展同步。这意味着,“经济增速”和“收入增速”两者带有了关联的“硬性”限制。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去年,在介绍中国“十二五”规划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时,习近平表示,2011年,中国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的目标。这意味着我们不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是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就地方而言,《北京日报》报道,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市委全会上,将2014年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7.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也定在7.5%,目的就是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让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城镇居民工资上涨
多位专家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利润不高,影响城镇居民工资上涨。
2013年,地方经济增速已显露放缓趋势。北青报记者梳理发现,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16个未能完成年初设定的GDP增长目标。
在接受北青报采访时,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表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工资性收入增速减慢。
城镇居民当年的工资主要受上一年企业利润率的影响,所以,在2012年企业利润率较低的情况下,城镇居民2013年工资收入上涨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相对较慢。
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大部分未完成目标不同,在公布数据的省区中,22个省区的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都高于或者等于年初设定的目标,仅有甘肃、广西、陕西、贵州等8省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未达目标。
很多城里人能够感受到,请个保姆或是小时工,价格“噌噌”地往上涨。李雪松解释,这种现象恰恰证实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不断加快。“农民工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加快的主要因素”。
GDP增长收益未向老百姓倾斜
在GDP增速和城镇居民收入都不景气的情况下,为什么居民收入还是“跑输”了GDP?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政府研究所副所长杨永恒表示,收入增速慢于GDP增速,说明经济增长的收益没有对应地让老百姓享受到,现在一些省份的经济增长模式仍然依靠“上项目”、“拉投资”为主,对民生考虑不足。
另外杨永恒还表示,政府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三个指标增长速度的均值应该与经济增长速度一致,如果居民收入增速滞后,则说明企业和政府没有出让更多利益给老百姓。“老百姓在收入分配中的话语权最低,督促政府和企业改善居民收入的机制也不健全。”杨永恒说。
焦点
未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既定目标政府是否应负责任?
政府并非必须完成预期性指标
杨永恒参与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他说,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等指标,在“十二五”规划中就属于预期性指标,这意味着在完成这些指标任务中,政府只是发挥引导作用,市场主体的作用更加重要,同时也会受到外部经济形势的影响,因此完成这些指标并非政府的必然责任。
但不可回避的是,地方政府的目标设定可能有所偏差。“前几年增长速度快,地方政府就觉得今年还可以这么快,但其实目标定得太高了。”李雪松说。
“十二五”规划中,国家设定的GDP增速在7%到8%之间,但绝大多数省份设定的目标值都高于8%,甚至部分省份的目标值设定为两位数。杨永恒认为,预期性指标的设定,应该既要实现对市场主体的激励,同时科学考虑现实情况,不应该太冒进。
与预期性指标相对的一类指标,是约束性指标,例如涉及就业、教育以及环境生态等领域的指标。“这些约束性指标,不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是政府必须完成的目标,这是政府的基本责任。”杨永恒说,所以政府设定约束性指标会更加慎重。
相关
多省今年GDP增速目标低于去年
31个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与去年相比,2014年有22个省(区、市)的经济增速目标设定低于2013年的目标,8个与2013年目标相同,仅有广东省将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设定得高于2013年目标。专家指出,下调经济增速目标,也是响应中央不要简单以GDP增速论英雄的思路。
除此之外,不少省份2014年的居民收入、投资增速等指标的目标值也有所下调。
杨永恒认为,这种变化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此前设定的目标确实有些冒进,另一方面则是各省级政府为了落实中央不以GDP论英雄的大趋势,作出表态,并减轻完不成目标的压力。
回应
国家统计局
去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基本同步GDP增速
2013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7%,但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似乎并不与GDP的增速持平。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考虑人口增长的因素,我国人均GDP增长是7.2%,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增长7%基本实现同步。
他认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看似不与GDP的增速持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进行科学的比较。“关键是人均对人均,全国对全国。”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是人均的概念,GDP增长7.7%,不是人均的概念,它包含人口的增长。
2013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将近千分之五,如果考虑人口增长的因素,我国人均GDP增长是7.2%,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增长7%,基本实现同步。
2011年发布的“十二五”规划中已加入“强调性”注释,要让收入增速不低于经济增速,在实施中努力实现和经济发展同步。此后,“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同步”常出现于政府性文件中。
“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同步”常被提起
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22个省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年初设定的目标,有9个省(区、市)实现了既定目标,其中只有广东、河南、上海、天津、西藏和浙江6省市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于既定目标,河北、青海和山西居民收入增速与年初既定目标持平。
此外,有16个省(区、市)的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落后于地方GDP增速。近年来,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目标时常与GDP增速共提。
2011年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相比“十一五”规划,经济增长预期指标从年均增长7.5%下调为7%;居民收入预期指标从年均实际增长5%提高为“7%以上”,并加了一个强调性的“注释”,明确提出收入增速不低于经济增速,在实施中要努力实现和经济发展同步。这意味着,“经济增速”和“收入增速”两者带有了关联的“硬性”限制。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去年,在介绍中国“十二五”规划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时,习近平表示,2011年,中国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的目标。这意味着我们不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是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就地方而言,《北京日报》报道,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市委全会上,将2014年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7.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也定在7.5%,目的就是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让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城镇居民工资上涨
多位专家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利润不高,影响城镇居民工资上涨。
2013年,地方经济增速已显露放缓趋势。北青报记者梳理发现,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16个未能完成年初设定的GDP增长目标。
在接受北青报采访时,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表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工资性收入增速减慢。
城镇居民当年的工资主要受上一年企业利润率的影响,所以,在2012年企业利润率较低的情况下,城镇居民2013年工资收入上涨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相对较慢。
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大部分未完成目标不同,在公布数据的省区中,22个省区的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都高于或者等于年初设定的目标,仅有甘肃、广西、陕西、贵州等8省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未达目标。
很多城里人能够感受到,请个保姆或是小时工,价格“噌噌”地往上涨。李雪松解释,这种现象恰恰证实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不断加快。“农民工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加快的主要因素”。
GDP增长收益未向老百姓倾斜
在GDP增速和城镇居民收入都不景气的情况下,为什么居民收入还是“跑输”了GDP?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政府研究所副所长杨永恒表示,收入增速慢于GDP增速,说明经济增长的收益没有对应地让老百姓享受到,现在一些省份的经济增长模式仍然依靠“上项目”、“拉投资”为主,对民生考虑不足。
另外杨永恒还表示,政府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三个指标增长速度的均值应该与经济增长速度一致,如果居民收入增速滞后,则说明企业和政府没有出让更多利益给老百姓。“老百姓在收入分配中的话语权最低,督促政府和企业改善居民收入的机制也不健全。”杨永恒说。
焦点
未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既定目标政府是否应负责任?
政府并非必须完成预期性指标
杨永恒参与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他说,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等指标,在“十二五”规划中就属于预期性指标,这意味着在完成这些指标任务中,政府只是发挥引导作用,市场主体的作用更加重要,同时也会受到外部经济形势的影响,因此完成这些指标并非政府的必然责任。
但不可回避的是,地方政府的目标设定可能有所偏差。“前几年增长速度快,地方政府就觉得今年还可以这么快,但其实目标定得太高了。”李雪松说。
“十二五”规划中,国家设定的GDP增速在7%到8%之间,但绝大多数省份设定的目标值都高于8%,甚至部分省份的目标值设定为两位数。杨永恒认为,预期性指标的设定,应该既要实现对市场主体的激励,同时科学考虑现实情况,不应该太冒进。
与预期性指标相对的一类指标,是约束性指标,例如涉及就业、教育以及环境生态等领域的指标。“这些约束性指标,不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是政府必须完成的目标,这是政府的基本责任。”杨永恒说,所以政府设定约束性指标会更加慎重。
相关
多省今年GDP增速目标低于去年
31个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与去年相比,2014年有22个省(区、市)的经济增速目标设定低于2013年的目标,8个与2013年目标相同,仅有广东省将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设定得高于2013年目标。专家指出,下调经济增速目标,也是响应中央不要简单以GDP增速论英雄的思路。
除此之外,不少省份2014年的居民收入、投资增速等指标的目标值也有所下调。
杨永恒认为,这种变化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此前设定的目标确实有些冒进,另一方面则是各省级政府为了落实中央不以GDP论英雄的大趋势,作出表态,并减轻完不成目标的压力。
回应
国家统计局
去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基本同步GDP增速
2013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7%,但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似乎并不与GDP的增速持平。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考虑人口增长的因素,我国人均GDP增长是7.2%,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增长7%基本实现同步。
他认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看似不与GDP的增速持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进行科学的比较。“关键是人均对人均,全国对全国。”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是人均的概念,GDP增长7.7%,不是人均的概念,它包含人口的增长。
2013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将近千分之五,如果考虑人口增长的因素,我国人均GDP增长是7.2%,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增长7%,基本实现同步。
关注东审公众微信号"bjds4006505616"及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微信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