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国土部将严查开发商囤地 能否及时转化成房源成关键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添加日期:2017年09月04日
随着中央部委启动的一项大检查,过往开发商常用的囤地策略又将受到一番冲击。
国土资源部官员表示,近期将在房地产市场热点城市开展住宅用地出让合同执行情况大检查,以期推动房地产开发商按合同约定开工、竣工,尽快形成住房有效供应,缓解市场供需矛盾。
全国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会于8月30日至31日召开,国土部有关负责人在会上透露了上述消息。
防止开发商囤地
上述负责人介绍,下半年,国土部将继续坚持分类调控、精准施策,对重点城市“一城一策、靶向治理”,特别是对于热点城市的住宅用地出让合同执行情况开展大检查。
该官员的表态中并未透露哪些城市会被列入这次“大检查”之中。不过,一般而言,房地产热点城市主要包括京沪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以及多数的二线城市。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8月14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经过这一轮房地产调控,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局面已有所降温,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了控制,房地产市场下一步平稳健康运行的态势会得到加强。
而这并非是国土部第一次进行类似大检查。早在2009年,针对当年土地市场上频频出现的高价地块,国土部就曾启动对这些高价地块的开发进行全程监管。当时,一位国土部司局级官员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要从头查到尾,监管到底”。
时隔数年,国土部门此番对住宅用地出让合同执行情况开展大检查,能否顺利推动开发商加快开发节奏?
其实,国土部用于检查的“利器”就是新版土地出让合同。国土部、国家工商总局2008年联合下发通知,颁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要求自当年7月1日起土地出让必须签订规范的合同。
对开发商冲击更大的变化是,以前的土地出让合同中只规定了开工期限,新版合同还有竣工期的约定。“要是到期仍然未完工,国土部门可以对其进行经济处罚,延期多少天就要罚多少钱。”上述国土部司局级官员称。
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原则上一个商品住宅项目的开发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三年。
不过,过往我国房地产市场时常会出现波动,楼市低迷时,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会选择延迟开工竣工的方式,来降低低价入市的风险。而楼市火爆时,也会有房地产开发企业预期未来楼市走高,将项目延后入市,谋求后期以更高的售价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这些延迟开工竣工的地块,一旦闲置数年,外界往往就将之视为开发商“囤地”,“囤地”的项目多了,按时入市的商品住宅项目就会相对减少,这在热点城市就会加剧市场中的供需矛盾,推高房价上涨预期。
能否及时转化成房源成关键
作为房地产市场最重要的原材料,土地供应的多寡是影响未来房价预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近期曾撰文表示,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增加城市住宅用地的供给,不仅可以从供给端缓解我国热点城市房价过高、增速过快,且有助于稳定公众的预期。
在中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后,地方政府纷纷推出加大供应住宅用地的计划。
住建部和国土部在4月6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和调控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6~12个月的,要增加供地;6个月以下的,不仅要显著增加供地,还要加快供地节奏。
此后,一些房地产市场热点城市陆续出台2017~2019年三年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加大供地量成为主要做法,以求稳定市场预期。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3日,一线城市年内住宅土地供应明显加速。“一线城市年内供应住宅用地150宗,合计规划建筑面积达到了1714万平方米,均接近2016年全年水平。同比2016年同期的774万平方米上涨达到了121%。”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称。
他认为,整体来看,一线城市住宅土地市场的供应还将继续增加,全年土地供应将明显超过往年,极大缓解未来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紧张。随着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持续增加,部分区域市场的价格松动下行可能性明显增加。
不过,由于中国楼市始终存在“囤地”这个顽疾,即便大量土地供应出去了,能否及时形成有效的房源供应,成为本轮楼市调控又一关键问题。
因此,推动房地产开发商按合同约定开工、竣工,尽快形成住房有效供应,缓解市场供需矛盾,才成为此次政府监管的重点。
国土部副部长王广华在上述全国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会上也表示,要因城施策持续加强房地产用地市场管控,强化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情况全程监管。
国土资源部官员表示,近期将在房地产市场热点城市开展住宅用地出让合同执行情况大检查,以期推动房地产开发商按合同约定开工、竣工,尽快形成住房有效供应,缓解市场供需矛盾。
全国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会于8月30日至31日召开,国土部有关负责人在会上透露了上述消息。
防止开发商囤地
上述负责人介绍,下半年,国土部将继续坚持分类调控、精准施策,对重点城市“一城一策、靶向治理”,特别是对于热点城市的住宅用地出让合同执行情况开展大检查。
该官员的表态中并未透露哪些城市会被列入这次“大检查”之中。不过,一般而言,房地产热点城市主要包括京沪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以及多数的二线城市。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8月14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经过这一轮房地产调控,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局面已有所降温,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了控制,房地产市场下一步平稳健康运行的态势会得到加强。
而这并非是国土部第一次进行类似大检查。早在2009年,针对当年土地市场上频频出现的高价地块,国土部就曾启动对这些高价地块的开发进行全程监管。当时,一位国土部司局级官员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要从头查到尾,监管到底”。
时隔数年,国土部门此番对住宅用地出让合同执行情况开展大检查,能否顺利推动开发商加快开发节奏?
其实,国土部用于检查的“利器”就是新版土地出让合同。国土部、国家工商总局2008年联合下发通知,颁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要求自当年7月1日起土地出让必须签订规范的合同。
对开发商冲击更大的变化是,以前的土地出让合同中只规定了开工期限,新版合同还有竣工期的约定。“要是到期仍然未完工,国土部门可以对其进行经济处罚,延期多少天就要罚多少钱。”上述国土部司局级官员称。
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原则上一个商品住宅项目的开发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三年。
不过,过往我国房地产市场时常会出现波动,楼市低迷时,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会选择延迟开工竣工的方式,来降低低价入市的风险。而楼市火爆时,也会有房地产开发企业预期未来楼市走高,将项目延后入市,谋求后期以更高的售价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这些延迟开工竣工的地块,一旦闲置数年,外界往往就将之视为开发商“囤地”,“囤地”的项目多了,按时入市的商品住宅项目就会相对减少,这在热点城市就会加剧市场中的供需矛盾,推高房价上涨预期。
能否及时转化成房源成关键
作为房地产市场最重要的原材料,土地供应的多寡是影响未来房价预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近期曾撰文表示,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增加城市住宅用地的供给,不仅可以从供给端缓解我国热点城市房价过高、增速过快,且有助于稳定公众的预期。
在中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后,地方政府纷纷推出加大供应住宅用地的计划。
住建部和国土部在4月6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和调控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6~12个月的,要增加供地;6个月以下的,不仅要显著增加供地,还要加快供地节奏。
此后,一些房地产市场热点城市陆续出台2017~2019年三年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加大供地量成为主要做法,以求稳定市场预期。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3日,一线城市年内住宅土地供应明显加速。“一线城市年内供应住宅用地150宗,合计规划建筑面积达到了1714万平方米,均接近2016年全年水平。同比2016年同期的774万平方米上涨达到了121%。”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称。
他认为,整体来看,一线城市住宅土地市场的供应还将继续增加,全年土地供应将明显超过往年,极大缓解未来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紧张。随着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持续增加,部分区域市场的价格松动下行可能性明显增加。
不过,由于中国楼市始终存在“囤地”这个顽疾,即便大量土地供应出去了,能否及时形成有效的房源供应,成为本轮楼市调控又一关键问题。
因此,推动房地产开发商按合同约定开工、竣工,尽快形成住房有效供应,缓解市场供需矛盾,才成为此次政府监管的重点。
国土部副部长王广华在上述全国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会上也表示,要因城施策持续加强房地产用地市场管控,强化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情况全程监管。
关注东审公众微信号"bjds4006505616"及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微信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