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国资委明确:重点推动煤电等三大领域央企重组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添加日期:2017年06月05日
国资委6月2日召开国企改革吹风会,总结了国企改革相关任务的最新进展,并透露下一步将稳妥推进煤电、重型装备制造、钢铁等领域重组,探索海外资产整合,集中资源形成合力,更好发挥协同效应。
今年1~4月,全国国有企业收入和利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7.5%;累计实现利润总额8274.5亿元,同比增长24.8%。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国企经营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各项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改革试点全面铺开,重大举措迅速落地,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新动能加速孕育,国资监管机构职能加快转变,国企新优势正在形成。
未来央企或分三类
吹风会上,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首次提出,未来中央企业或将主要分为三类,即实体产业集团、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
彭华岗表示,当前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的功能定位逐渐清晰。其中,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侧重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侧重提升商业类企业的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
去年以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原有2家试点的基础上,扩展到了“2+8”共计10家。彭华岗表示,从试点的进展和效果来看,两年多来,10家中央企业不断推进改革试点工作,试点起步良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组织调整、战略管控、业务发展、分类授权等重要方面取得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数据显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充分激发了企业的内在活力,10家试点企业2016年实现利润总额2450亿元,较上年增加765亿元,同比增加45%,远远超过央企平均水平。
推动三大重点领域央企重组
十八大以来,国资委推动了15对28家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已经调整到102家。彭华岗表示,中央企业重组不是为了减户数,而是更加关注重组的内涵和实效;不是仅仅停留在物理变化上,而是追求发生化学反应。
央企重组的效果已经显现。重组后,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经营成本明显下降,企业效益大幅提升。重组也促进了内部协同和提高行业影响力。比如宝钢、武钢重组前亏损上百亿元,利用重组的机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压减过剩产能近千万吨,重组后实现盈利70亿元。
彭华岗表示,下一步,国资委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推进力度,按照“成熟一户、推进一户”的原则,围绕做强做优做大目标,加快深度调整重组步伐。继续推进中央企业集团层面重组,深化中央企业兼并重组试点,加强重组后的整合效果评估。稳妥推进煤电、重型装备制造、钢铁等领域重组,探索海外资产整合,集中资源形成合力,更好发挥协同效应。
职能转向“管资本为主”
按照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有关要求,今年4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正式发布。该方案明确了国资委管资本的重点职能,划清了国资监管的权责边界,提出了职能转变的具体举措,标志着国资委从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迈出了关键一步。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国资委内设机构调整已经完成,形成了以管资本为主的组织架构。比如,设立了资本运营与收益管理局,专门研究建立国有资本运作制度,指导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开展国有资本运营;设立了考核分配局,突出业绩考核与薪酬分配的协同联动,进一步发挥考核分配对企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此外,国资委大力精简监管事项,系统梳理了国资监管职能,拟取消、下放、授权工作事项43项,进一步聚焦管资本职能。
全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也进一步完善。截至2017年3月底,河北、江苏、广东等18个地方出台了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方案。34个地方在分批取消下放出资人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截至2017年3月底,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比例已达90%左右。
今年1~4月,全国国有企业收入和利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7.5%;累计实现利润总额8274.5亿元,同比增长24.8%。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国企经营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各项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改革试点全面铺开,重大举措迅速落地,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新动能加速孕育,国资监管机构职能加快转变,国企新优势正在形成。
未来央企或分三类
吹风会上,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首次提出,未来中央企业或将主要分为三类,即实体产业集团、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
彭华岗表示,当前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的功能定位逐渐清晰。其中,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侧重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侧重提升商业类企业的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
去年以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原有2家试点的基础上,扩展到了“2+8”共计10家。彭华岗表示,从试点的进展和效果来看,两年多来,10家中央企业不断推进改革试点工作,试点起步良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组织调整、战略管控、业务发展、分类授权等重要方面取得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数据显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充分激发了企业的内在活力,10家试点企业2016年实现利润总额2450亿元,较上年增加765亿元,同比增加45%,远远超过央企平均水平。
推动三大重点领域央企重组
十八大以来,国资委推动了15对28家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已经调整到102家。彭华岗表示,中央企业重组不是为了减户数,而是更加关注重组的内涵和实效;不是仅仅停留在物理变化上,而是追求发生化学反应。
央企重组的效果已经显现。重组后,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经营成本明显下降,企业效益大幅提升。重组也促进了内部协同和提高行业影响力。比如宝钢、武钢重组前亏损上百亿元,利用重组的机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压减过剩产能近千万吨,重组后实现盈利70亿元。
彭华岗表示,下一步,国资委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推进力度,按照“成熟一户、推进一户”的原则,围绕做强做优做大目标,加快深度调整重组步伐。继续推进中央企业集团层面重组,深化中央企业兼并重组试点,加强重组后的整合效果评估。稳妥推进煤电、重型装备制造、钢铁等领域重组,探索海外资产整合,集中资源形成合力,更好发挥协同效应。
职能转向“管资本为主”
按照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有关要求,今年4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正式发布。该方案明确了国资委管资本的重点职能,划清了国资监管的权责边界,提出了职能转变的具体举措,标志着国资委从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迈出了关键一步。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国资委内设机构调整已经完成,形成了以管资本为主的组织架构。比如,设立了资本运营与收益管理局,专门研究建立国有资本运作制度,指导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开展国有资本运营;设立了考核分配局,突出业绩考核与薪酬分配的协同联动,进一步发挥考核分配对企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此外,国资委大力精简监管事项,系统梳理了国资监管职能,拟取消、下放、授权工作事项43项,进一步聚焦管资本职能。
全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也进一步完善。截至2017年3月底,河北、江苏、广东等18个地方出台了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方案。34个地方在分批取消下放出资人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截至2017年3月底,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比例已达90%左右。
关注东审公众微信号"bjds4006505616"及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微信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