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限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并严控信贷规模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添加日期:2017年02月28日
本周一,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继续走高,市场押注近日为保证空气质量而采取限产措施,将使供应趋紧,因此,黑色系继续一马当先,其中螺纹钢期货价格早盘飙至2013年12月来高位。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去产能改革以及日益严厉的环保监管政策,中国上游行业在去年下半年开始以钢铁、煤炭等为龙头,出现大幅涨价的现象。比如煤炭因为限产而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再加上运输能力遭到削弱,这种市场紧张难以消除,构成了持续上涨的基础。而在钢铁领域,去产能遭遇了政府基建与地产投资的扩张,也形成了供需紧张的格局。
基于此,供给弹性大幅减少,为市场炒作提供了坚硬的基础,期货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推波助澜,让价格上涨的更为迅速以及坚决,由于现货供需得扭曲,期货市场炒作的风险相对减少,并蔓延到几乎所有商品。更让人忧虑的是,中国商品市场的火热也带动了国际商品价格,尤其是与中国需求有关的,比如铁矿石等。
一系列的价格反映最终将负增长的PPI连续抬升,今年1月PPI同比上涨6.9%,创逾五年新高,也高于预期的6.5%以及前值的5.5%。当月CPI同比上涨2.5%,创两年半新高,也高于预期和前值。目前看,PPI上涨的势头并未减弱,这让市场担心PPI会向终端市场传递,并抬高CPI水平。
对于未来中国的价格走势,有两种观点引人关注。一种观点认为,PPI上涨制造了一种“价格幻觉”,但继续升高的走势不可持续,也不可能传导到CPI。因为供给端已经发生调整,而在需求端,由于中央政府正在落实去杠杆的任务,并对地方债务进行了有史以来最严格的监管,地方政府似乎很难通过加杠杆的办法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基建领域。另一种观点认为,PPI与CPI大幅走高,相比较低的名义利率,实际上长期利率大幅下行,这会刺激企业加大投资,目前看制造业投资与消费都很强劲,再加上政府基建、地产投资等,通胀压力可能会得到强化。
我们认为,中国商品价格目前的走势已经脱离了市场基本面,尽管有去产能带来的供给弹性减弱的因素,但相当程度上,期货市场的炒作带动了现货价格的上涨,而后者又不断支撑前者屡创新高。这是一个不良循环,毕竟在供给格局暂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期货市场的炒作难以抑制。而这种价格的扭曲又会向市场传递错误的信息,从而干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会影响市场健康运转。
目前需要关注的是PPI向CPI传导的压力,春节过后,很多行业纷纷涨价,表明综合成本的大幅上涨(也包括租金、人工等),PPI最终必然会向终端市场以及CPI传递。因此,在供给侧产能受到限制并被资本不断炒作的情况下,中国必须控制好投资增速,避免供给端的紧张与需求端的旺盛造成较强通胀预期甚至通胀。归根结底,就是要防止地方政府大幅增加债务扩大投资,控制好信贷规模。
不应该再沉迷于“价格”是暂时的扭曲这一认知,甚至觉得价格的上涨带动投资以及扭转国企亏损的局面以减轻债务压力等等。如果因此造成整体的结构性问题,会带来更多的影响长远的矛盾。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个庞大的市场不能被扭曲的价格所牵引,否则其成本巨大,代价也会巨大。
因此,首先应该控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限制地方政府的债务增量,严控信贷规模,防止基建投资产生的需求导致供给端更加紧张,从而引起严重通胀,而这种通胀在杠杆率过高的阶段,如果倒逼货币政策收缩,可能引起难以估量的后果。其次,监管部门需要对商品期货市场进行更严格的监管,避免资本大规模的投机与炒作,与现货市场相互推波助澜,扭曲市场价格。其三,供给侧的去产能工作要掌握好度,应该确保市场的均衡,避免引起价格体系的大范围失真,发出错误的信号。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去产能改革以及日益严厉的环保监管政策,中国上游行业在去年下半年开始以钢铁、煤炭等为龙头,出现大幅涨价的现象。比如煤炭因为限产而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再加上运输能力遭到削弱,这种市场紧张难以消除,构成了持续上涨的基础。而在钢铁领域,去产能遭遇了政府基建与地产投资的扩张,也形成了供需紧张的格局。
基于此,供给弹性大幅减少,为市场炒作提供了坚硬的基础,期货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推波助澜,让价格上涨的更为迅速以及坚决,由于现货供需得扭曲,期货市场炒作的风险相对减少,并蔓延到几乎所有商品。更让人忧虑的是,中国商品市场的火热也带动了国际商品价格,尤其是与中国需求有关的,比如铁矿石等。
一系列的价格反映最终将负增长的PPI连续抬升,今年1月PPI同比上涨6.9%,创逾五年新高,也高于预期的6.5%以及前值的5.5%。当月CPI同比上涨2.5%,创两年半新高,也高于预期和前值。目前看,PPI上涨的势头并未减弱,这让市场担心PPI会向终端市场传递,并抬高CPI水平。
对于未来中国的价格走势,有两种观点引人关注。一种观点认为,PPI上涨制造了一种“价格幻觉”,但继续升高的走势不可持续,也不可能传导到CPI。因为供给端已经发生调整,而在需求端,由于中央政府正在落实去杠杆的任务,并对地方债务进行了有史以来最严格的监管,地方政府似乎很难通过加杠杆的办法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基建领域。另一种观点认为,PPI与CPI大幅走高,相比较低的名义利率,实际上长期利率大幅下行,这会刺激企业加大投资,目前看制造业投资与消费都很强劲,再加上政府基建、地产投资等,通胀压力可能会得到强化。
我们认为,中国商品价格目前的走势已经脱离了市场基本面,尽管有去产能带来的供给弹性减弱的因素,但相当程度上,期货市场的炒作带动了现货价格的上涨,而后者又不断支撑前者屡创新高。这是一个不良循环,毕竟在供给格局暂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期货市场的炒作难以抑制。而这种价格的扭曲又会向市场传递错误的信息,从而干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会影响市场健康运转。
目前需要关注的是PPI向CPI传导的压力,春节过后,很多行业纷纷涨价,表明综合成本的大幅上涨(也包括租金、人工等),PPI最终必然会向终端市场以及CPI传递。因此,在供给侧产能受到限制并被资本不断炒作的情况下,中国必须控制好投资增速,避免供给端的紧张与需求端的旺盛造成较强通胀预期甚至通胀。归根结底,就是要防止地方政府大幅增加债务扩大投资,控制好信贷规模。
不应该再沉迷于“价格”是暂时的扭曲这一认知,甚至觉得价格的上涨带动投资以及扭转国企亏损的局面以减轻债务压力等等。如果因此造成整体的结构性问题,会带来更多的影响长远的矛盾。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个庞大的市场不能被扭曲的价格所牵引,否则其成本巨大,代价也会巨大。
因此,首先应该控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限制地方政府的债务增量,严控信贷规模,防止基建投资产生的需求导致供给端更加紧张,从而引起严重通胀,而这种通胀在杠杆率过高的阶段,如果倒逼货币政策收缩,可能引起难以估量的后果。其次,监管部门需要对商品期货市场进行更严格的监管,避免资本大规模的投机与炒作,与现货市场相互推波助澜,扭曲市场价格。其三,供给侧的去产能工作要掌握好度,应该确保市场的均衡,避免引起价格体系的大范围失真,发出错误的信号。
关注东审公众微信号"bjds4006505616"及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微信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