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海外并购成投洽会热点 对外开放更趋“双向投资”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添加日期:2016年09月09日
导读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已不再单纯强调“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而是加快企业和资本“走出去”,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
9月8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举办,吸引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个境外客商团组。这是商务部主办的除“广交会”之外又一重磅经贸展会,被业界称为“98投洽会”。
今年投洽会的主题是“一带一路”和“促进双向投资”。这样设计的背后,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转向: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已不再单纯强调“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而是加快企业和资本“走出去”,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而“一带一路”倡议将为此开启新的机遇。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当日视察投洽会并发表讲话,强调落实G20杭州峰会共识,谋求跨国投资合作新发展。
海外并购新趋势
引进外资、引进国外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曾长期助力中国经济增长。但从2015年开始,伴随着国内企业海外并购大单接二连三出现,这种情况发生了转变,在投洽会的多个主题论坛上,中国企业并购成为商界人士的热点话题。
统计数据显示,1-7月,中国企业共实施海外并购项目459个,涉及63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及制造业等15个行业,实际交易金额543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52.8%。1-7月并购实际交易金额已超过2015年全年总额,占同期对外投资额比重也超过2015年的34%;实际并购金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达12个。
在投洽会的演讲中,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谈道,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成本优势、政府强大的招商引资能力这两大优势在逐渐减弱,中国必须塑造新的竞争力,而“走出去”就是选择之一。
“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出去投资而投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全球投资,通过全球化布局,能够把世界上各个国家不同的禀赋为我所用,为我们提升创造力和竞争力。”他说。
不只是 “大手笔”并购,中国对外投资的方式还有很多,“一带一路”倡议无疑为“走出去”拓展了渠道。例如,在国家丝路基金设立后,福建、广东、广西纷纷推出地方版的“丝路基金”,意图撬动社会资本共同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园区。而在广东、浙江、广西等地也已经出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办中外产能合作园区的案例。
国内投资过时了?
一如投洽会的主题之一是促进双向投资,企业、资本“走出去”和“引进来”同样为国家高层所强调。
在对外投资数据看好的同时,中国吸收外资的数据也不差。商务部在投洽会发布数据称,至今,中国直接使用外资已经达到1.7万亿美元,连续24年居发展中国家的首位。联合国贸发会议调查显示,2016年和2017年中国仍是世界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表示,中国双向投资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对全球投资增长、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的作用。
在出席投洽会期间,经济学家、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林毅夫还特意谈到“中国投资驱动的模式不可持续”的观点。他说,2010年以来,其它新兴市场国家像巴西、俄罗斯、印度,都不如中国那样有强大的国有企业或者远高于消费的投资,但同样增长放缓。因而,中国的增长率持续放缓,不应该归结为投资驱动失灵,而是外部周期性因素,如出口、消费的放缓。
林毅夫分析,因为高收入的经济体欧洲、北美和日本等国家并没有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复苏,收入增长缓慢。另外,金融危机前这些国家负债就很高,必须实现债务的再平衡,还要扩张资产负债表,因而财力更加吃紧。这就导致这些国家的出口和消费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
在发达国家出口、消费复苏缓慢的压力下,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拓新的投资空间是必然之路。但林毅夫认为这也并不代表国内已经没有投资机会了,反而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还是要依靠国内的驱动力,也就是投资的增长和消费的增长。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投洽会上援引数据表示,中国的人均收入是美国的1/6,但是中国人的旅游支出大概只是美国的1/15,旅游的投资空间和增长空间巨大。今年上半年中国的投资大幅放缓,但是旅游投资同比增长30%,其中绝大部分是民间投资,这表明好的投资领域还是资本的热土。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已不再单纯强调“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而是加快企业和资本“走出去”,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
9月8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举办,吸引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个境外客商团组。这是商务部主办的除“广交会”之外又一重磅经贸展会,被业界称为“98投洽会”。
今年投洽会的主题是“一带一路”和“促进双向投资”。这样设计的背后,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转向: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已不再单纯强调“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而是加快企业和资本“走出去”,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而“一带一路”倡议将为此开启新的机遇。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当日视察投洽会并发表讲话,强调落实G20杭州峰会共识,谋求跨国投资合作新发展。
海外并购新趋势
引进外资、引进国外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曾长期助力中国经济增长。但从2015年开始,伴随着国内企业海外并购大单接二连三出现,这种情况发生了转变,在投洽会的多个主题论坛上,中国企业并购成为商界人士的热点话题。
统计数据显示,1-7月,中国企业共实施海外并购项目459个,涉及63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及制造业等15个行业,实际交易金额543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52.8%。1-7月并购实际交易金额已超过2015年全年总额,占同期对外投资额比重也超过2015年的34%;实际并购金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达12个。
在投洽会的演讲中,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谈道,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成本优势、政府强大的招商引资能力这两大优势在逐渐减弱,中国必须塑造新的竞争力,而“走出去”就是选择之一。
“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出去投资而投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全球投资,通过全球化布局,能够把世界上各个国家不同的禀赋为我所用,为我们提升创造力和竞争力。”他说。
不只是 “大手笔”并购,中国对外投资的方式还有很多,“一带一路”倡议无疑为“走出去”拓展了渠道。例如,在国家丝路基金设立后,福建、广东、广西纷纷推出地方版的“丝路基金”,意图撬动社会资本共同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园区。而在广东、浙江、广西等地也已经出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办中外产能合作园区的案例。
国内投资过时了?
一如投洽会的主题之一是促进双向投资,企业、资本“走出去”和“引进来”同样为国家高层所强调。
在对外投资数据看好的同时,中国吸收外资的数据也不差。商务部在投洽会发布数据称,至今,中国直接使用外资已经达到1.7万亿美元,连续24年居发展中国家的首位。联合国贸发会议调查显示,2016年和2017年中国仍是世界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表示,中国双向投资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对全球投资增长、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的作用。
在出席投洽会期间,经济学家、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林毅夫还特意谈到“中国投资驱动的模式不可持续”的观点。他说,2010年以来,其它新兴市场国家像巴西、俄罗斯、印度,都不如中国那样有强大的国有企业或者远高于消费的投资,但同样增长放缓。因而,中国的增长率持续放缓,不应该归结为投资驱动失灵,而是外部周期性因素,如出口、消费的放缓。
林毅夫分析,因为高收入的经济体欧洲、北美和日本等国家并没有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复苏,收入增长缓慢。另外,金融危机前这些国家负债就很高,必须实现债务的再平衡,还要扩张资产负债表,因而财力更加吃紧。这就导致这些国家的出口和消费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
在发达国家出口、消费复苏缓慢的压力下,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拓新的投资空间是必然之路。但林毅夫认为这也并不代表国内已经没有投资机会了,反而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还是要依靠国内的驱动力,也就是投资的增长和消费的增长。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投洽会上援引数据表示,中国的人均收入是美国的1/6,但是中国人的旅游支出大概只是美国的1/15,旅游的投资空间和增长空间巨大。今年上半年中国的投资大幅放缓,但是旅游投资同比增长30%,其中绝大部分是民间投资,这表明好的投资领域还是资本的热土。
关注东审公众微信号"bjds4006505616"及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微信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