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经营形势依旧严峻 银行业如何谋求突围之路
来源:新华网 添加日期:2016年07月08日
利润增幅下滑,信贷风险暴露,不良贷款上升……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以往“躺着赚钱”的银行业迎来了困难时期。在7日举行的“2016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为行业发展形势“把脉”,为未来突围之路“开方”。
困难局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近3年来,中国银行业面临自2004年国有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资产、改制上市以来最严峻的经营压力,这种压力短期内难以扭转,做好长期艰苦作战的思想准备,迎接漫长严冬的考验。”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说。
他表示,近年来银行业不良贷款由江浙沪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蔓延。到今年5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已超过两万亿元,不良率达到2.15%。比年初新增2800多亿元,提高0.16个百分点。
“同时,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呈同步增加之势,银行风险控制的压力、拨备的压力、盈利的压力持续加大。”
除了信贷风险上升,利润增速大幅下滑也是银行业面临的严酷现实。“近几年,银行的利润增速断崖式下跌,从30%多的高增长到接近零增长,银行业只用了短短的4年时间。”平安银行行长邵平说。
经济持续下行是造成银行业经营困难的重要原因。邵平表示,金融景气度与经济周期高度一致,银行利润的波动更高于经济的波幅,这是无法回避的长期规律。“中国经济将经历一个L形的发展阶段,期待银行资产质量快速反弹、利润恢复高增长是不现实的。银行需要认清这一规律,敬畏这一规律,回归到合理的增长目标上来。”
银行家传统思维受到颠覆
新形势带给银行业的冲击,让银行家们的传统思维受到颠覆。“过去我们习惯性地认为银行经营‘只要有规模就会有效益’,现在这一点显然不再适用;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国企、央企、大中型金融同业一般不会违约’,近两年这一‘金科玉律’显然已经被打破。”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表示。
邵平表示,银行在新增信贷的投向上面临“资产荒”的问题,原来风险较小的国企债务、地方政府担保的信用债也开始爆发风险,新增资产缺乏“安全区”。
与以往追求速度和规模不同,安全成为当下银行家们最关心的事。
“目前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并没有到底,风险没有完全释放,现在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时期,谁风险管理得好、质量稳定,谁就是赢家。作为银行,不是百米赛跑,而是马拉松,依法合规、稳健经营是银行的最基本原则。”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表示。
“要始终牢记金融是提供信用、经营风险的行业这一基本实际,更加强调转型、创新、发展与风险、内控、合规能力建设的相互匹配,努力提高经营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合规性、有序性。”陶以平说。
突围之路在哪里?
寻求新的发展出路、在困局中突围,是银行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各家银行的战略定位不同,对“突围之路”有着不同的见解和答案。
广发银行董事长董建岳表示,当前银行业“部分领域同质化竞争严重”与“普惠金融潜力空间巨大”并存,普惠金融是银行业转型发展的一片新蓝海,是银行从“竞争白热化”到“占据空白点”的理性抉择。“发展普惠金融,银行要有服务普罗大众的情怀,要有卓越的风险控制技术,还要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邵平认为,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及其金融增长模式已经终结,内涵式集约式的增长模式已经到来。中国银行业已进入管理制胜的时代,通过精细化管理寻求突围是必然选择。
在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看来,商业银行的一个重大机遇与转型方向是国际化。“商业银行要服务国家战略,适应大国崛起的跨境金融需求,加强能力建设,形成国际化发展的梯队,实现国际化业务稳健发展。”
“中国的实体经济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产业的东部升级和西部转移都是机会。‘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也为银行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牛锡明认为,转型发展必须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这是银行之根本。
困难局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近3年来,中国银行业面临自2004年国有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资产、改制上市以来最严峻的经营压力,这种压力短期内难以扭转,做好长期艰苦作战的思想准备,迎接漫长严冬的考验。”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说。
他表示,近年来银行业不良贷款由江浙沪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蔓延。到今年5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已超过两万亿元,不良率达到2.15%。比年初新增2800多亿元,提高0.16个百分点。
“同时,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呈同步增加之势,银行风险控制的压力、拨备的压力、盈利的压力持续加大。”
除了信贷风险上升,利润增速大幅下滑也是银行业面临的严酷现实。“近几年,银行的利润增速断崖式下跌,从30%多的高增长到接近零增长,银行业只用了短短的4年时间。”平安银行行长邵平说。
经济持续下行是造成银行业经营困难的重要原因。邵平表示,金融景气度与经济周期高度一致,银行利润的波动更高于经济的波幅,这是无法回避的长期规律。“中国经济将经历一个L形的发展阶段,期待银行资产质量快速反弹、利润恢复高增长是不现实的。银行需要认清这一规律,敬畏这一规律,回归到合理的增长目标上来。”
银行家传统思维受到颠覆
新形势带给银行业的冲击,让银行家们的传统思维受到颠覆。“过去我们习惯性地认为银行经营‘只要有规模就会有效益’,现在这一点显然不再适用;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国企、央企、大中型金融同业一般不会违约’,近两年这一‘金科玉律’显然已经被打破。”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表示。
邵平表示,银行在新增信贷的投向上面临“资产荒”的问题,原来风险较小的国企债务、地方政府担保的信用债也开始爆发风险,新增资产缺乏“安全区”。
与以往追求速度和规模不同,安全成为当下银行家们最关心的事。
“目前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并没有到底,风险没有完全释放,现在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时期,谁风险管理得好、质量稳定,谁就是赢家。作为银行,不是百米赛跑,而是马拉松,依法合规、稳健经营是银行的最基本原则。”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表示。
“要始终牢记金融是提供信用、经营风险的行业这一基本实际,更加强调转型、创新、发展与风险、内控、合规能力建设的相互匹配,努力提高经营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合规性、有序性。”陶以平说。
突围之路在哪里?
寻求新的发展出路、在困局中突围,是银行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各家银行的战略定位不同,对“突围之路”有着不同的见解和答案。
广发银行董事长董建岳表示,当前银行业“部分领域同质化竞争严重”与“普惠金融潜力空间巨大”并存,普惠金融是银行业转型发展的一片新蓝海,是银行从“竞争白热化”到“占据空白点”的理性抉择。“发展普惠金融,银行要有服务普罗大众的情怀,要有卓越的风险控制技术,还要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邵平认为,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及其金融增长模式已经终结,内涵式集约式的增长模式已经到来。中国银行业已进入管理制胜的时代,通过精细化管理寻求突围是必然选择。
在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看来,商业银行的一个重大机遇与转型方向是国际化。“商业银行要服务国家战略,适应大国崛起的跨境金融需求,加强能力建设,形成国际化发展的梯队,实现国际化业务稳健发展。”
“中国的实体经济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产业的东部升级和西部转移都是机会。‘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也为银行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牛锡明认为,转型发展必须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这是银行之根本。
关注东审公众微信号"bjds4006505616"及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微信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