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转型的财政政策建议
来源:中国财经报 添加日期:2016年06月2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如何通过财政政策和管理体制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发展转型,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建设?这就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政政策和管理体制来精准调控,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在高等教育发展转型中的关系,处理好高等教育发展转型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处理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竞争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高校发展转型与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实力,进一步依靠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为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智力支持。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今后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转型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发展转型要实现突破,需要构建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建立清晰明确的管理框架,将高校的发展战略、组织目标和具体的预算经费安排联系起来。为此,发展战略要定位清楚,高校所有的功能都应该围绕推动基础科研创新、服务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设计。人才培养也要围绕市场需求来实现,高校服务对象重点应该是中小企业。与华为公司等大企业自身研发能力较强相比,大量的中小企业对高校服务企业的需求极其强烈,因为自身的研发团队较弱,同时中小企业也是国家促进就业、推动创新最具活力的地方。同时,围绕战略来组织管理各个部门和院系,并在预算安排上依据战略目标来调整。
第二,大学建设需要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当前我国“211”“985”等研究型高校多数属于中央高校,其财政管理体制制约了研究型大学建设中服务当地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灵活性。因此,改革现有的财政管理体制,需要重新定位中央与地方关系,这在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显得非常紧迫。要发挥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在高校发展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建立依据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的投入模式。地方政府需要培育完善的市场环境,在高校、科研成果、产品转化之间建立畅通的渠道,通过市场机制在消费者和提供者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
第三,大学要围绕区域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把学校变成极具企业家精神的自治机构。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改革高校现有的产权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学校董事会,构建现代大学治理模式。虽然我国已经有部分高校建立了董事会等制度,但仍然处于初创期。要进一步完善激励创新的分配制度,探索股权、期权、分红等多种激励措施,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效益分享比例。建立高校与社会发展需求,市场目标定位,产业转型升级相协调的动态调整机制。
第四,积极发挥财政部门职能作用。要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分配科研经费,将政府购买服务和绩效拨款作为抓手,为推动研究型大学多元发展、公平竞争创造条件。要通过科研经费的中长期财政规划,在拨款方面形成相对稳定的科研经费投入,避免财政支出的大起大落影响高校科研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有效实施。要优化整合研究型大学专项资金,将一些专项纳入常规性拨款,形成稳定支持,进一步细化生均综合定额拨款标准,将服务市场和科研产出、办学质量、办学特色等因素考虑在内,采取客观化的分配方式,提高研究型高校经费的统筹能力。
第五,要改革现行的学费管制,松动一定的学费调整权限。要完善社会捐赠财税激励机制,构建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和市场的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我国一流大学多元化筹资机制建设。
第六,进一步扩大并落实高校财政自主权,并确保高校的公益属性。减少政府和学校内部在资金分配上对学术研究和创新的行政干预,有效平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重新构建高等教育提供者与生产者、教育管理者与生产者、学校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逐步完善现代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政府只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资金的监管力度即可。
第七,要进一步明确民办高校在我国国家公共利益中的地位,通过分类资助和市场引导,逐步实现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并存并荣的发展方针。(作者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如何通过财政政策和管理体制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发展转型,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建设?这就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政政策和管理体制来精准调控,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在高等教育发展转型中的关系,处理好高等教育发展转型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处理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竞争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高校发展转型与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实力,进一步依靠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为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智力支持。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今后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转型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发展转型要实现突破,需要构建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建立清晰明确的管理框架,将高校的发展战略、组织目标和具体的预算经费安排联系起来。为此,发展战略要定位清楚,高校所有的功能都应该围绕推动基础科研创新、服务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设计。人才培养也要围绕市场需求来实现,高校服务对象重点应该是中小企业。与华为公司等大企业自身研发能力较强相比,大量的中小企业对高校服务企业的需求极其强烈,因为自身的研发团队较弱,同时中小企业也是国家促进就业、推动创新最具活力的地方。同时,围绕战略来组织管理各个部门和院系,并在预算安排上依据战略目标来调整。
第二,大学建设需要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当前我国“211”“985”等研究型高校多数属于中央高校,其财政管理体制制约了研究型大学建设中服务当地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灵活性。因此,改革现有的财政管理体制,需要重新定位中央与地方关系,这在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显得非常紧迫。要发挥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在高校发展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建立依据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的投入模式。地方政府需要培育完善的市场环境,在高校、科研成果、产品转化之间建立畅通的渠道,通过市场机制在消费者和提供者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
第三,大学要围绕区域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把学校变成极具企业家精神的自治机构。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改革高校现有的产权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学校董事会,构建现代大学治理模式。虽然我国已经有部分高校建立了董事会等制度,但仍然处于初创期。要进一步完善激励创新的分配制度,探索股权、期权、分红等多种激励措施,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效益分享比例。建立高校与社会发展需求,市场目标定位,产业转型升级相协调的动态调整机制。
第四,积极发挥财政部门职能作用。要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分配科研经费,将政府购买服务和绩效拨款作为抓手,为推动研究型大学多元发展、公平竞争创造条件。要通过科研经费的中长期财政规划,在拨款方面形成相对稳定的科研经费投入,避免财政支出的大起大落影响高校科研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有效实施。要优化整合研究型大学专项资金,将一些专项纳入常规性拨款,形成稳定支持,进一步细化生均综合定额拨款标准,将服务市场和科研产出、办学质量、办学特色等因素考虑在内,采取客观化的分配方式,提高研究型高校经费的统筹能力。
第五,要改革现行的学费管制,松动一定的学费调整权限。要完善社会捐赠财税激励机制,构建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和市场的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我国一流大学多元化筹资机制建设。
第六,进一步扩大并落实高校财政自主权,并确保高校的公益属性。减少政府和学校内部在资金分配上对学术研究和创新的行政干预,有效平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重新构建高等教育提供者与生产者、教育管理者与生产者、学校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逐步完善现代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政府只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资金的监管力度即可。
第七,要进一步明确民办高校在我国国家公共利益中的地位,通过分类资助和市场引导,逐步实现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并存并荣的发展方针。(作者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关注东审公众微信号"bjds4006505616"及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微信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