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央行积极加强预期引导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来源:金融时报 添加日期:2016年05月26日
不久前央行公布的2016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机制,加强预期引导,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事实上,‘加强预期引导’这一表述并不陌生。这一宏观调控思路与‘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改善与市场的沟通,增强可预期性和透明度’高度契合。”昆仑银行战略投资与发展部总经理助理李建军表示,“强调加强政策的预期管理和引导,会使政策的执行力更强。这是因为,加强预期管理和引导,有助于政策意图更顺畅地得以贯彻和执行,对市场主体的引导性也会更加明确。”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些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其中之一就是“前瞻性指引”。“前瞻性指引”是个新名词,但其背后的经济学思想却有更久远的渊源。与之相关的是两个更广泛的概念,预期和中央银行的沟通。近20年来,随着对预期管理认识的深入,同时也伴随着央行独立性的提高和问责的需要,中央银行神秘的面纱一点点撩开,沟通日益成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张晓慧此前曾撰文指出,在互联网迅速发展、信息高速膨胀的时代,央行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变得更为重要。央行要不断完善与市场及公众的沟通和交流,更加注重引导、管理和稳定市场预期。
加强预期引导有助于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对于当前进一步加强预期引导的重要性,李建军认为:“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宏观政策之一,加强预期管理,能够给市场一个稳定的预期,有利于市场主体充分了解货币政策的走势,对投资决策作出准确的判断,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同时,由于目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比较复杂,资本流动频繁,对一国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更大的考验。实际上,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欧美各国都加强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前瞻性指引,加强和市场的沟通,让货币政策的意图更好地传递到金融市场,防止对政策的扭曲带来新的金融不稳定因素。”
采访中,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我国经济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未来可能会经历一个L形增长阶段。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更加需要央行继续加强预期引导,发挥好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今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了稳定市场预期,并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我的理解就是,量要适度、价要合理,同时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市场流动性管理,确保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和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而稳定的货币政策预期有利于短期需求改善和长期改革推进。”
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建立公开市场每日操作常态化机制”、“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及“营造中性适度货币金融环境”等政策意图的传达和表述,都是管理层加强预期引导的具体表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此前撰文表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国家通过加强市场沟通与提高政策透明度的方式,引导公众预期向政策目标靠拢,提高了货币政策的效率。对我国而言,目前货币政策正处于转型期,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效率逐渐降低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尚未完全建立,尤其需要开展预期管理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在熨平经济周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货币政策存在滞后性特点,因此,世界主要经济体央行皆把加强和完善预期管理放在重要位置。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货币政策预期管理,通过新闻发布会、央行微博、定期发布《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工作论文等,适时向市场传递央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政策取向,目的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温彬表示。
央行积极进行预期管理梳理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的工作,不难发现,其在加强预期引导方面不断着力。在金融数据发布的同时,通过权威解读引导市场正确判断数据和经济形势本身;在各项新政策发布之前积极与各界沟通,政策发布之时答疑解惑,就扶贫再贷款、信用卡业务,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等相关热点问题答记者问。2月中旬,农历新年后,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还就人民币汇率改革、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数字货币等问题接受媒体采访,就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积极回应。
同时,尽管人民币已接近均衡汇率水平,但近年来市场对人民币贬值预期有不断增强且自我强化、自我实现的趋向。这一方面与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形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民币汇率的预期管理有关。因此,就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央行网站年内转载了《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更加市场化》等数篇来自中国货币网特约评论员的文章,以回应各界关切。
为应对流动性需求,加强流动性管理,人民银行实时通过微博和公告,及时将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操作安排情况向社会各界公布。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金融市场运行情况以及央行调查问卷情况等内容的如期发布,也成为央行加强与社会沟通的窗口。
可见,预期管理作为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新型手段,是对我国现有货币政策体系的有益补充。去年发布的201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在“专栏4:中央银行沟通与预期管理”中指出:“理论和实践发展促进了对中央银行沟通及预期引导重要性的认识”;“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演进更加强调了透明度和规则性,这本身就是强化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更好地帮助公众形成对未来政策路径的合理预期,并据此作出经济决策”;“一些对央行沟通实践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有效的沟通能够影响金融市场,提高货币政策的可预测性,帮助货币当局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总体来看,各方对预期管理和沟通在央行政策中的重要作用已基本形成共识”。
多举措进一步加强预期引导
专家指出,对于如何加强预期引导,当前仍然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讨论。比如说如何把握沟通的程度,是否透明度越高越好;如何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有没有最优的沟通策略等。
“就我国当前加强预期引导而言,我觉得可以继续拓宽管理层与市场沟通的途径,丰富沟通的内容,增加公众在形成预期时可获得的信息,及时公布政策相关操作及其意图,避免市场误读。”李建军表示。
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副行长张瑞怀此前撰文表示,我国中央银行在引导社会预期方面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引导公众预期根本在于进一步强化中央银行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应着力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和解决信息正确解读的问题。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要求中央银行进一步提高信息驾驭能力。解决信息正确解读的问题,一方面要求中央银行加强对政策的充分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要提高社会公众对政策的理解能力和水平。
另有专家建议,应构建完善的基准利率体系与利率传导渠道,充分发挥利率对预期的引导作用。此外,继续增强央行独立性。货币政策制定的客观性与专业性的进一步增强,有助于形成稳定的预期。
“事实上,‘加强预期引导’这一表述并不陌生。这一宏观调控思路与‘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改善与市场的沟通,增强可预期性和透明度’高度契合。”昆仑银行战略投资与发展部总经理助理李建军表示,“强调加强政策的预期管理和引导,会使政策的执行力更强。这是因为,加强预期管理和引导,有助于政策意图更顺畅地得以贯彻和执行,对市场主体的引导性也会更加明确。”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些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其中之一就是“前瞻性指引”。“前瞻性指引”是个新名词,但其背后的经济学思想却有更久远的渊源。与之相关的是两个更广泛的概念,预期和中央银行的沟通。近20年来,随着对预期管理认识的深入,同时也伴随着央行独立性的提高和问责的需要,中央银行神秘的面纱一点点撩开,沟通日益成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张晓慧此前曾撰文指出,在互联网迅速发展、信息高速膨胀的时代,央行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变得更为重要。央行要不断完善与市场及公众的沟通和交流,更加注重引导、管理和稳定市场预期。
加强预期引导有助于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对于当前进一步加强预期引导的重要性,李建军认为:“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宏观政策之一,加强预期管理,能够给市场一个稳定的预期,有利于市场主体充分了解货币政策的走势,对投资决策作出准确的判断,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同时,由于目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比较复杂,资本流动频繁,对一国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更大的考验。实际上,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欧美各国都加强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前瞻性指引,加强和市场的沟通,让货币政策的意图更好地传递到金融市场,防止对政策的扭曲带来新的金融不稳定因素。”
采访中,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我国经济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未来可能会经历一个L形增长阶段。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更加需要央行继续加强预期引导,发挥好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今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了稳定市场预期,并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我的理解就是,量要适度、价要合理,同时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市场流动性管理,确保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和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而稳定的货币政策预期有利于短期需求改善和长期改革推进。”
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建立公开市场每日操作常态化机制”、“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及“营造中性适度货币金融环境”等政策意图的传达和表述,都是管理层加强预期引导的具体表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此前撰文表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国家通过加强市场沟通与提高政策透明度的方式,引导公众预期向政策目标靠拢,提高了货币政策的效率。对我国而言,目前货币政策正处于转型期,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效率逐渐降低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尚未完全建立,尤其需要开展预期管理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在熨平经济周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货币政策存在滞后性特点,因此,世界主要经济体央行皆把加强和完善预期管理放在重要位置。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货币政策预期管理,通过新闻发布会、央行微博、定期发布《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工作论文等,适时向市场传递央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政策取向,目的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温彬表示。
央行积极进行预期管理梳理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的工作,不难发现,其在加强预期引导方面不断着力。在金融数据发布的同时,通过权威解读引导市场正确判断数据和经济形势本身;在各项新政策发布之前积极与各界沟通,政策发布之时答疑解惑,就扶贫再贷款、信用卡业务,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等相关热点问题答记者问。2月中旬,农历新年后,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还就人民币汇率改革、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数字货币等问题接受媒体采访,就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积极回应。
同时,尽管人民币已接近均衡汇率水平,但近年来市场对人民币贬值预期有不断增强且自我强化、自我实现的趋向。这一方面与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形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民币汇率的预期管理有关。因此,就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央行网站年内转载了《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更加市场化》等数篇来自中国货币网特约评论员的文章,以回应各界关切。
为应对流动性需求,加强流动性管理,人民银行实时通过微博和公告,及时将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操作安排情况向社会各界公布。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金融市场运行情况以及央行调查问卷情况等内容的如期发布,也成为央行加强与社会沟通的窗口。
可见,预期管理作为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新型手段,是对我国现有货币政策体系的有益补充。去年发布的201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在“专栏4:中央银行沟通与预期管理”中指出:“理论和实践发展促进了对中央银行沟通及预期引导重要性的认识”;“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演进更加强调了透明度和规则性,这本身就是强化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更好地帮助公众形成对未来政策路径的合理预期,并据此作出经济决策”;“一些对央行沟通实践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有效的沟通能够影响金融市场,提高货币政策的可预测性,帮助货币当局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总体来看,各方对预期管理和沟通在央行政策中的重要作用已基本形成共识”。
多举措进一步加强预期引导
专家指出,对于如何加强预期引导,当前仍然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讨论。比如说如何把握沟通的程度,是否透明度越高越好;如何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有没有最优的沟通策略等。
“就我国当前加强预期引导而言,我觉得可以继续拓宽管理层与市场沟通的途径,丰富沟通的内容,增加公众在形成预期时可获得的信息,及时公布政策相关操作及其意图,避免市场误读。”李建军表示。
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副行长张瑞怀此前撰文表示,我国中央银行在引导社会预期方面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引导公众预期根本在于进一步强化中央银行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应着力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和解决信息正确解读的问题。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要求中央银行进一步提高信息驾驭能力。解决信息正确解读的问题,一方面要求中央银行加强对政策的充分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要提高社会公众对政策的理解能力和水平。
另有专家建议,应构建完善的基准利率体系与利率传导渠道,充分发挥利率对预期的引导作用。此外,继续增强央行独立性。货币政策制定的客观性与专业性的进一步增强,有助于形成稳定的预期。
关注东审公众微信号"bjds4006505616"及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微信二微码